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责任使命,不断深化党史、团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林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显著优势,鼓励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解民生,治学问,不断强化爱党爱国情感,涵养三农情怀,组织学生探访校、院选调生校友,深入驻村一线,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用实践行动培育“三农”情怀。烟台研究院申请并承办校团委“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探访乡土中国,争作强农先锋——驻村毕业生探访及乡村调研”实践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探访乡土中国,争作强农先锋——驻村毕业生探访及乡村调研
二、活动时间
2023年6月-9月
三、参加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二学位、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本次“一院一品”实践项目下设2个专项,每个专项下每队可以申报5项实践内容中的1项。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参加。
1.专项设置:
(1)专项一:探访乡土中国实践专项
引导学生深入乡土中国,了解乡村,了解农民,感受农业,在实践中体悟“三农”。本专项与选调生驻村工作点结合,探访我校驻村校友的同时,引导学生培育“三农”情怀,并在实践中与乡村实际结合,共同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真困难。
(2)专项二:练就兴农本领实践专项
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发挥党支部引领功能,充分发挥烟台研究院的区位优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党建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练就强农兴农本领,发挥“国字号农大”的知识帮扶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2.具体内容安排:
(1)聚力乡村振兴专题
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入当地开展调研,了解该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建等方面的成就,可以充分挖掘该村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教育发展中涌现出的鲜活事迹与人物,用文字、手绘、视频、书法等形式记录与传播典型事迹,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该村特色文化、美景美食、风土人情、乡村振兴典型人物等进行素材征集,对该村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等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调研报告、微信推文、摄影手绘作品、短视频、明信片、海报、设计作品等可视化推广成果。
(2)特色产业帮扶专题
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围绕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好青年服务农村发展振兴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帮扶当地产业发展,深入了解农村发展成就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转化,做好原始数据留存与过程记录,将文献资料与调研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推广价值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等。
(3)驻村事务实践专题
驻村事务实践专项以响应总书记回信精神,让成员在乡村“练就兴农本领”为主要目的。小队成员可参与驻村日常工作,随选调生进行村民走访、日常数据整理、行政办公等事务工作。让参与者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积累群众工作经验,练就兴农本领。小队成员可以行走在田间地头,体会国家政策落实推进“最后一公里”的艰辛与挑战,在实践中培育“三农”情怀。最终总结形成乡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乡村工作心得体会。
(4)“揭榜挂帅”实干助农专题
实干助农专项聚焦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做“实事”,带领学生“自找苦吃”,解决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实践开始前学院与实践地沟通,由实践地提出当地目前存在的如留守儿童教育、妇女教育、农产品销售、科普推广、宣传发展等方面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形成若干实践项目,实践小队负责揭榜,在当地调研并研讨和实践解决方案,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
(5)海洋行动专题
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研学实践、产业调研、交流寻访和生产指导等特色实践,深入了解海洋事业环境治理、海洋产业发展方式、海洋科技应用等发展状况,形成调研报告。并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和其他地区先进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和解决方案。
五、实践要求与保障措施
1.所有实践活动均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个团队需至少联系一名指导教师。
2.各实践项目需做好过程性宣传工作,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投稿;按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结项材料。各专项实践材料提交具体要求见通知附件。
3.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结项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
4.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支持以奖优的形式执行,具体奖优比例与奖金金额参照队伍规模统筹实施,后续另行通知。
六、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
实践成员可选择个人申报或自行组队申报,专项一组队申报人数限5-8人,专项二组队申报人数限5-10人,每个团队项目需确定1位负责人,每人仅限参加1个项目。专项一和专项二不可同时兼报。
负责人需填写材料包中立项相关材料中的申报书、安全责任书(需每位实践成员亲笔签名后扫描放在一个PDF文件中)、立项信息表,分别命名为“专项X+负责人姓名+申报书/安全责任书/立项信息表”,并将上述3个文件打包命名为“专项X+负责人学院简称+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名专项一的小队,请于2023年6月18日20:00前通过邮件发送立项申请至CAUYT2022@163.com;报名专项二的小队,请于2023年6月21日23:00前通过邮件发送立项申请至cauyttwsj@163.com。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相应专题群聊,以便后续沟通。
专项一
专项二
注:每位同学最多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学校其他专项间兼报。
(二)审核与培训
1.项目审核
学院将组织对报名小队开展立项审核,专项一立项审查暂定于6月19或20日19:00在东区开展(面试具体地点待群内通知);专项二立项审查将在立项结束后开展。
报名专项一的小队需委派1人参与面试(携带3份纸质版立项申报书,准备2分钟项目简介+1分钟评委交流),具体审核安排在qq群内通知;报名专项二的小队,以书面材料为审核依据,不设面试环节。各专项立项结果将在群内及“青春烟院”公众号公布。
2.项目培训
校团委暂定于6月底在东区公三招聘大厅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为所有立项通过小队开展必要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将通过校团委微信企业号和各学院渠道向小队负责人通知。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届时,烟台研究院的实践小队将采取线下会场+线上培训的方式参与培训会。
(三)实践出行(2023年6月-9月)
各小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到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承办学院将委派工作人员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并做安全提醒。实践小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
(四)结项与评奖评优(2023年9月-10月)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小队按照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学院将对结项材料进行审核,确定结项名单和学分认证名单并予以公示和协调学分录入。组织开展评奖评优,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为获奖项目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具体请关注群内通知。
实践过程中若产生总结微信推送与过程性成品短视频,经指导老师审核后投送至学院宣传部门。
投稿内容:
内容为小队实践过程与成果的整体总结和升华,或根据实践内容产出的高质量宣传推广文案或寻访文案,切勿记流水账或空谈,需紧密结合小队实际实践内容进行撰写和设计。推送可参考学习如下范例进行标题与内容设计http://news.cau.edu.cn/art/2020/8/20/art_10867_695485.html。
投稿方式:
专项一各小队自行进行秀米排版,需将排版好的图文内容通过秀米转存至驻京办宣传部秀米账号18853111955(王思齐);如投稿前已通过团队公众号进行原创发布,请提前开白名单,白名单账号为:“青春烟院”。提交推送前,请务必交指导老师审核,未经审核的内容将不进行推送。
专项二各小队自行进行秀米排版,需将排版好的图文内容通过秀米转存至烟台研究院团委宣传部秀米账号18673943519(王定璐);如投稿前已通过团队公众号进行原创发布,请提前开白名单,白名单账号为:“青春烟院”。
七、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疫情、汛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信息上报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实践地联络:校团委将为实践小队发放介绍信。
3.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校团委将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本科生院。
4.通知渠道:上述QQ群内接收通知。
5.学术规范: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其他专项间兼报。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专项一联系人:王雨泉 18811718656
专项二联系人:吕浩 15064849879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委员会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