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团委) 报道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不负众望,未来可期
张玉洁,女,中共预备党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学年总GPA为3.97,学习成绩排名3/115,综合测评排名1/115。曾任烟台研究院人文与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现任公管183班团支书,曾带领团支部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曾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曾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
逊志时敏,勇于探索
“脚踏实地,高效学习”,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张玉洁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自入学以来,在学习上她始终保持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张玉洁表示,提高学习效率是最重要的,在学习时要保持专注,提高自制力,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时间,而是要关注思考的价值,将知识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于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她勇于探索。进入大学以来,她共参与了两项URP项目,发表论文三篇。“参与科研项目后,才真正感受到科研的不易”。提起科研,张玉洁表示兴趣和成就感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即使遭遇了不少困难,但她却从来没想过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克尽厥职,躬行实践
除了学习和科研,张玉洁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她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团支部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三年来,她走出教室,深入乡村,将所学落于实践,更深刻地领悟三农思想,看到更真实的社会,感受最朴实的乡村,承担起作为农大学子的责任。“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农大的校训深深激励着她。张玉洁表示,作为青年学生,作为农大学子,我们更应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为祖国的发展和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不坠青云之志
刘怡均,女,中共预备党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学年GPA为4.00,成绩排名1/115,综测排名2/115。曾任烟台研究院学生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驻京分团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曾获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二等奖、“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等奖项。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刘怡均在学习方面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关于学习经验,她认为有机会在年轻的时候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未尝不是一种乐趣。关于学习方法,她认为并没有一整套普适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所有人的学习成绩变好,但如果一定要总结出一个公式,她会认为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行而不辍等优秀品质。
在科研创新方面,她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刘怡均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现状研究》,并依托该项目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有关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信效度验证的论文一篇。
厚积薄发,功不唐捐
“调研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发展之迅猛,和作为农大学子解民生之多艰的责任与使命。”2019年,刘怡均赴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社会实践基地,了解战略等党在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的落实情况,为当地农民增收、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维护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作出贡献。2021年,刘怡均去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针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下的医防融合建设开展调研,同时也明确了自身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意志与决心。谈到未来,刘怡均希望能够继续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致知力行、踵事增华,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伟力!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王泽秋,女,中共预备党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综合测评排名3/115,学习成绩排名10/115。曾任烟台研究院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研究院志愿服务总队队长。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二等奖。曾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获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烟台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
厚积薄发,致知于行
王泽秋始终勤奋刻苦,专注积累,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现已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她认为一切都始于一步步地积淀,唯有心怀目标不断奋斗,才能在日积月累到达梦想彼岸。“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完善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她将所学融入社会实践。她曾前往内蒙古固阳县调研乡村组织,暑假随团队前往黑龙江依安县调研农业产业发展,在山东东营市、淄博市调研乡村人口发展,由此培养了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在实践中坚定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和担当。
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任烟台研究院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期间,王泽秋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带头参与环保、支教、养老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烟台市创建文明城市,获评烟台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她曾多次作为负责人带队参与烟台市高新区文明创城志愿服务、御花园敬老助老志愿服务;参与清滩志愿服务、图书回收、向日葵爱心衣物回收、小学支教等。在家乡疫情反复期间,她挺身而出,投身社区抗疫志愿服务,负责体温测量、劝返车辆、检查驾乘人员防护措施,服务在抗疫一线近二十天,彰显了身为一名预备党员的使命担当。回顾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她认为助人同样也是助己,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感,也帮助她找到了个人价值所在,坚定了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和决心。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她始终牢记总书记说过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也成为她努力奋斗,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纷华不染初心,使命砥砺前行
韩筱晨,女,中共预备党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学年GPA专业排名第8,综测专业排名第2。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团委宣传部干事、大学生记者团文字部记者,烟院驻京分团委组织部干事,公管191班副班长。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北京市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三等奖,参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累计超过80小时。
全面发展,乐于挑战
“学校平台提供了多彩的机会,走出舒适圈去参与去感受才是实现大学时期人生价值最好的途径。”韩筱晨平日认真学习,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工作并获得好评,她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曾参与兴农杯、挑战杯等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意设计比赛,获得多个省部级及校级奖项。她曾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并获得校级三等奖。空闲时间她还组织音乐社团开展合唱排练并录制了多首作品。“我希望每一天都能充实生活,乐观向上。”作为副班长,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为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中每一天的挑战。
心怀家国,砥砺前行
“我喜欢参与志愿活动,能体验很多没有机会接触的事情,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用更宽广的胸怀去感受生活。”长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使她有了很强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暑假疫情时期,她第一时间投身到战疫的队伍中,如参与青岛市陆港管理委员会疫情防控、烟台市“青鸟归来 菁聚莱山”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收获群众好评和负责单位的表扬和推荐评奖。未来,韩筱晨希望能继续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追逐青春理想,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相结合,把热忱与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谱写更加美丽的未来诗篇。
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将青春寄于不懈奋斗
孔杉,女,中共预备党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学年总GPA为3.80,学习成绩排名7/124,综合测评排名3/124。曾任人文与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校英语技能大赛一等奖、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小队等奖项。疫情防控期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学年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80h。
潜心于学习学术,活跃于竞赛活动
孔杉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提升自我。“在我看来,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实现学术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她的学习范围不仅是老师的授课和专业内容,更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大量阅读学术论文和著作,积极参加学术沙龙和讲座。大二学年她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另有一篇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研究的论文获得科技论文竞赛三等奖。
学习之余,孔杉在学生工作、学科竞赛中锻炼自己,她曾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举办多个便利和丰富同学们生活的活动,解决同学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她利用自己在英语中的优势,作为主讲人为20级营销专业同学介绍英语四级备考学习经验,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特等奖。
践行爱农兴农理念,投身志愿公益实践
孔杉从入学就深深受到农大校训的影响,致力于推动中国的伟大实践,为消除贫困作出自己的贡献。她曾参与下费格庄村社区治理调研,在实践中倾听农民的声音,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玫瑰产业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中,作为副队长深入农村与农民,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取得了校级二等奖,完成调研报告一篇并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感谢和表扬。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间里,孔杉主动要求前往社区负责疫情摸排和防控工作。因为她的优秀表现,当地团县委向中国农业大学寄送了感谢信。在2021年郑州抗洪过程中她加入线上志愿团体,负责受灾人群信息确认和审核工作。至今累计志愿时长281h。
“人生有梦,行在当下”
田小雨,女,共青团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学年综合测评排名1/129。曾任烟院驻京学生会统筹联络部成员,现任公管201班团支书。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参与“牧种中国”、“绿野仙踪”等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参与的“一粒粟”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项目团队获评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十佳创业团队”。
行而不辍,厚积薄发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她总是做好科学的学习规划,每一次小组合作都选择专业相关的内容开展实践,目前也在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调研莱阳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合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莱阳梨品牌,感受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在创新创业方面,田小雨应用管理学原理和统计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市场分析、效益预测、财务分析等工作,也能利用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对团队进行宣传和运营。从大一下学期初次接触创新创业至今半年多时间,从迷茫和不熟悉到清晰和熟练,她不仅积累了经验,也提升了自我。
团结集体,服务社会
作为团支书,田小雨对工作充满热情,积极投身共青团工作,所在团支部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团支部”、“五星级团支部”称号。她曾组织班级同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和云南镇康县联动开展“疫情防控”主题班会,向镇康一中的高一学弟学妹们宣传疫情防控期间自我防护的知识,多次开展线下主题公益读书会,丰富大家的校园文化生活。
保持热爱,爱国奋斗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田小雨也一直牢记“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求索“知农”内涵,深植“爱农”情怀,深入中国特色伟大实践,立志将小我融入大我,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报学校、社会和祖国,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