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育人 | 张舰文——重新定义教师,用初心和使命感为教育赋能

2021-09-09 浏览次数: 字号:[ ]

党群工作部 报道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能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让我倍感荣幸。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教师,用初心和使命感为教育赋能。

进入新时代,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正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定义。我们要真正担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就必须坚守教育初心,直面时代要求,积极拥抱互联网科技,主动更新观念,学会“重新定义自己”。

1、“重新定义教师”,需要全面和系统的回归。

对教师的重新定义,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概念、另起炉灶,而更多的是一种回归和复兴,回归到教育朴素的本原和美好的初心,复兴教师角色最本质的内涵和最可贵的人性。

我的母亲曾在一所中学做校医,在我很小的时候,会跟随她在上午下午大课间的时候帮孩子们播放眼保健操的音乐,然后挨个级部挨个班级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比如动作是否规范、穴位找的准不准、有没有调皮的孩子偷偷睁开眼睛玩耍。如果有的同学做的不大规范,她就会轻轻走过去,很温柔地帮他纠正。眼保健操的完整音乐是5分16秒,整个校园安安静静,只有我妈妈快速穿梭在各个班级,为学生的用眼卫生尽绵薄之力。今天的我再回忆起那个时刻,还是会觉得神气、甜蜜,满心都是暖意。

也正是因为那段经历,“教育”于我而言,意味着贴心和耐心,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只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识,还竭力给予学生理解、尊重和关怀。

朱永新先生在《未来学校》一书中说,未来的教师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顾明远先生说,新时代的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设计适应他发展的学习计划,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共同学习的伙伴。这些关于教师的论述,既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义,也是对教师和教育概念本质内涵的回归。

2、“重新定义教师”,是回应社会大事件的客观要求。

我近3年独立承担课程6门次,虽然很多专业课并非本人专业所学,但都会耗尽全部精力把这门课程做成全院乃至全校的精品课。比如,广告学和营销案例课是营销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我会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核心设计教学目标,体现营销案例课程的高阶性。采用以决策为导向的案例分析方式,改变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常出现的有想法没依据、有知识没能力、有创意没载体等核心问题,着眼于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充当一流决策者。

此外,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借助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教学过程,指向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将营销学科放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大背景下,所讲案例体现中国自信和时代特色,强调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同时,针对以营销管理和新媒体运营为未来职业方向的同学,因材施教,讲授营销管理者的职业修养与道德伦理,引导学生立德立身,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自律,有效实现了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培养效果。

3、“重新定义教师”,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机械繁琐、简单重复,不需要创新元素、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工种和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么,智能机器人教师在未来会全面取代真人教师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是情感实践的事实和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真人教师永远不可能被取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不会被淘汰。彭玻先生说,那些知识灌输型教师、习题训练型教师、缺乏情感温度的教师、不懂心灵关怀的教师,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未来教师一方面要学会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事情,另一方面需要学会和人工智能友好共处并学会利用人工智能。

因此,我们要熟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融汇新的教改成果,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我创立的微信翻转课堂——舰心独具微课堂已运营六年的时间,教学经典案例、师生创意思维的碰撞、学生精彩设计作为素材不断添入丰富,力求做成小身材大容量的指尖课堂;有效实现了“线上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学习方法;并借助易木科技开发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平台开启课堂3.0时代。

最后,我想说:很庆幸,选择教师这样一个职业去奉献我的所有,同时,更觉感激的是,迎接我的是烟院这样一片可以轻松畅快的呼吸的广袤土地。我所遇到的历任领导、历届学生、朝夕相处的同事,总会给予我一个激扬欢悦的工作氛围让我尽情地去发挥、去施展,没有约束,只有鼓励;没有挑剔,只有赞许。是你们的大度、包容和引导让我从一开始的浮躁青涩,慢慢蜕变成今天的冷静成熟、脚踏实地。

致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祝福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供图供稿:张舰文)

责任编辑: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