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
从2020年的初秋,至2022年的盛夏,短短两年,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批的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也是我国重启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后的首批学生,他们在烟台完成了人生创新、知识更新。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首批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即将毕业,在升学、就业的路上继续前进。
55人“升学”,进入名校继续科研
2020级第二学士学位入学时共有195人报到。自入学以来,共有55位学生考研成功,升研率达到28.2%。其中,26人于2021年考研成功,29人于2022年考研成功。
来自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许建华,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术资源和学生资源,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向烟台专项的在读研究生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模式,现已考取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烟台专项硕士研究生,将继续在烟台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邱大伟在就读第二学士学位之后,完成了从工学到管理学的转型。就读第二学士学位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五四青年标兵、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两年的培养极大的丰富了个人经历,拓宽了学术能力,最终在考研复试中逆袭,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
来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陈泽宇在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后选择了出国。他认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的背景在他申请国外大学offer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一年多的专业课学习和个人努力,在毕业之前申请到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四个大学的数据科学硕士项目,最终选择了纽约大学。
考公“上岸”,服务基层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平台优势,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积极报名参加各地的公务员、事业编、选调生考试和人才引进计划,服务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本科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郝丽萍,2020年决定攻读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时,计划在第二学士学位学习期间考研。在准备考研的同时,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为她提供了参加选调生考试的机会,最后研究生考试和选调生考试都顺利通过。郝丽萍选择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现将已经考上的全日制研究生调整为非全日制,边工作边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黄鑫认为就读第二学士学位期间,烟台研究院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数学体系所培养的辩证思维、系统思考、科学论证等很多方面对备考公务员有很大帮助。目前已经京考上岸,考取的岗位为北京市西城区医保局综合科。青岛高新区税务一级行政执法员的笔试也已通过,面试正准备当中。
名企就业,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原有本科专业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经管等就业热门专业的学习,大幅提升了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吴戴鋆,入学后担任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学工部、第二学位联合党支部青年委员。2021年秋招期间,陆续投递简历超百份、投递岗位约300个。收到offer近20家,地点涉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宁波等,岗位涉及开发、维护、测试、产品等。最终,选择入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烟台研究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焕,从入学开始,就业目标就十分明确。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是深切的感觉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平台和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性,凭借这块敲门砖,进入了江苏省考、上海浦东税务局的公务员及山东选调生的面试,并且拿到了苏州银行的offer。
胡飞宇本科在上海海洋大学读水产养殖专业,毕业时顺利考上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想从事一份反馈较快的工作,于是放弃了研究生的录取,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二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大学生团体程序天梯赛、蓝桥杯等比赛。2021年秋招结束时已经收获了几家公司的offer,最终选择了百度自动驾驶部门的C++开发岗位。
目前,第一届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中国农业大学两年的求学时光即将划上句号,离开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校园。在校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和平台资源,在毕业之际,寄语毕业生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