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优秀研究生毕业生风采——彭博、崔凯铖、赵伟辰、吴何成

2023-06-30 浏览次数: 字号:[ ]

教学部 报道

彭博

中共党员,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电气工程(烟台专项)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任职电气工程师。授权专利3项,任信电2111班班长,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校硕士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本硕共计获得省部级奖项2项,院校级奖项12项。

学术科研,钻坚研微

研究生期间,彭博参与CNN卷积识别高阻接地故障课题,负责数据提取和算法优化,将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主导蓝牙mesh技术在楼宇节能中的应用课题,负责前期调研,芯片选型,硬件设计,软件开发,样机制作和商业化测试,最终完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样机及配套控制终端设备,还配套开发了小程序和APP功能。我坚持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可用成果,研发的设备能够切实解决当前楼宇控制的痛点,且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20%,能够有效提高智能改造的效率。

躬行实践,力学笃行

2022年2月起,彭博在北京市北京能慧万家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15个月的实习,在公司负责物联网技术开发,碳流算法开发以及光伏逆变器运维,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概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使得他拥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和市场敏锐度。

个人生活,多姿多彩

生活上,彭博热爱参与各类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参与北京马拉松,北京小院士等志愿项目,作为志愿者帮助维护比赛和交流秩序。他组织拉取赞助并在假期参与过两次偏远山区校园支教,与山区儿童沟通相处交流,建设校园图书角,宣传新时代理念与文化。曾获得过优秀志愿者,奉献青年奖杯等奖励。

崔凯铖

中共预备党员,人文与发展学院2021级农村发展(烟台专项)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就业去向为中共青神县纪委监委(四川省紧缺选调)。人文与发展学院2021级农村发展(烟台专项)班班长,烟台研究院研究生处事务助管。获校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校2021-2022学年“崇农尚美”乡村振兴奖学金,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调研员”,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

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崔凯铖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天便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上进,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党组织的考察与培养,2023年3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岗位实践期间,积极协助组织、参加多次“党建1+1+1”活动,投身乡村振兴实际行动中。

沉心调研,扎根基层 

以兴农强农为己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2022年1月参加隶属于2021年度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的“农民就业业态状况”课题组多地调研。3月赴四川省青神基地开始为期一年的实践,期间带领小组积极调研。曾作为人才代表接受四川省眉山市电视台采访、播出,在青神县委组织部和共青团青神县委组织的“青春遇见·礼遇人才”活动中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代表上台发言交流。4月参与组织、策划第四届“乡村振兴青神论坛”,影响广泛。积极参与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答辩会、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等地方申请项目、举办大型会议等筹备工作,表现优异,受地方政府高度赞扬。主动参加地方疫情防控工作,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十余次,足迹遍布青神县各个乡镇街道,服务总时长超过60小时,获地方政府、实践基地和学院的一致肯定。实践期间形成了近二十万字的实践日志,其中两篇被学院评为优秀。

实践创新,服务地方

崔凯铖在2022年作为 “金丝桂蚕”大创团队的主要成员,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金奖(自治区(省)级)、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银奖(国家级)、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获铜奖(国家级)。崔凯铖将大创项目、论文主题、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项目在地方的转化,致力于先进蚕桑技术和管理模式在青神县的推广,为青神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赵伟辰

资源与环境学院21级资源与环境(烟台专项)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去向为前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任21级硕士烟台资源与环境班班长,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资源与环境学院创新创业奖学金、资源与环境学院优秀班长、校优秀班集体、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初识科研 难忘师恩

硕士期间从事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相关研究。记得刚开始接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芮玉奎教授让赵伟辰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大量的文献收集与阅读。在入学前暑假阶段,芮玉奎教授带着赵伟辰参观了废气处理工厂,让赵伟辰初步了解到纳米材料催化剂在降解VOCs等大气污染物的应用。因此赵伟辰便大量阅读光催化降解VOCs的文章,并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完成了纳米材料光催化降解VOCs的综述文章。这极大地激励了他对科研的信心与兴趣。芮玉奎教授作为赵伟辰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对赵伟辰的学习和科研生活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渐入佳境 厚积薄发

在硕士一年级的学习期间,随着实验的深入和文章阅读量的加深,赵伟辰独立完成了几篇综述文章的撰写,撰写的方向由光催化转为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在有的纳米材料中,如银、氧化铈和氧化锌等,都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过量氧化自由基,以类酶催化的形式缓解植物受外界胁迫的损害。随着学习的深入,赵伟辰明白了研究需要深入,需要做“大文章”出来。在2023年初,他以学生一作的身份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环境冠影响银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的文章。他深信一切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成由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

班级荣誉 共同奋斗

在硕士期间,班级同学形成了努力学习、团结向上的班风。作为烟台专硕,班级1/3的同学拥有第一作者的学术文章,在学习方面大家也会多多交流,互帮互助。在行动方面,大家紧紧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在2022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赵伟辰同学身为班长,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这些荣誉,都是班集体共同努力获得的,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产出良好的学习成果。

吴何成

中共党员,工学院2021级机械(烟台专项)专业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4篇,开发系统2个。曾获校三好学生、学校硕士国家奖学金、学校硕士一等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投身科研,积极创新

在校期间,吴何成参加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和智慧果园无人农业作业装备研发项目,一直以来,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努力做好成果转化,将手中的学术科研转化为农民切切实实的“工具“,他们团队所研发的各类无人机械产品,已经逐步改变农民百姓的耕作生产方式,在降低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取得软件著作权两个,同时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

实践学习,实事求是

2022年3月起,吴何成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为当地果树产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开启了互联网销售方式,打造了“认养一棵树“的云养殖活动样板,同时举办了多次的果园地头展和农机比拼大赛,吸引了像大疆、极飞等知名企业的参与,为打造智慧果园工程奉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并先后分别在哈尔滨、河北石家庄等多地开展了交流合作项目,学习和分享行业中的所获所得以及面临的一些困难,积极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索道路。

热爱生活,积极阳光

一直以来,吴何成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作为自己生活的方向,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和政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分别参加了2021年青岛国际农机展志愿者,北京市平谷区疫情志愿者等,他表示因是党员,所以必须冲在一线。

“我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去发现、去记录成为我每天的一大乐趣,让我不再畏惧交流,成为我与他人交流的一大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