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团委) 报道
李美伦,女,第二学士学位法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共青团员。在校就读期间,GPA3.81/4.0,专业成绩排名前20%,通过英语专业八级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曾担任法学E223班班长,曾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2024年考取北京理工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获得广东华商(北京)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机会。
扎根专业 严格自律
在专业学习上,李美伦同学勤奋刻苦,专注于法学本专业学习,成绩优异,毕业论文获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在坚持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她积极投身法律实践,曾在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广东华商(北京)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实习期间累计参与二十多个案件,在实务锻炼中提高了文书写作、案例检索、法律分析等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司法程序,将所学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法律实践当中,最终获得律所留用机会。
履职担当 服务师生
在学生工作中,李美伦同学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作为法学E223班的班长,她统筹管理班级通知传达、信息收集、物资发放、活动组织等工作,同时在专业内负责与法学二学位北京来烟老师联络交流;作为寝室长,她注重寝室卫生,关注室友需求,寝室氛围融洽。她尽心竭力地完成集体各项工作,服务师生,获得了老师及同学的一致好评。
行而不辍 履践致远
在实践活动中,李美伦同学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她曾积极在运动会志愿方阵、烟台人才政策宣讲会、法学辅修宣讲会、2023级迎新等活动中进行志愿服务。她在生活与实践中发挥着热情服务和忠诚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履以往 春山可望
在这两年中,李美伦收获的不止有知识和机遇,还有农大人知农爱农、心系家国的理想与情怀。在面对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时,她将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农大校训,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先,在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孟令芳,女,第二学士学位法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中共党员。2022-2023学年GPA 3.82/4.0,已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曾任法学E223班团支书、心理委员。曾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农业大学崇德先锋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专业学习:夯实基础,追求卓越
在校就读期间,孟令芳从原专业来到崭新的法学专业,虽然一切都从头开始,但她始终把“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铭记于心,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以谦卑勤勉的姿态来向他人请教学习,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基础、补齐知识短板,逐渐提升自己的法学素养,在课程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一次性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A证,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人。
工作实践:踏实负责,全面提升
在学生工作中,孟令芳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踏实负责地完成各项班级事务,不断锤炼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此外,她还积极参如学院新生交流会等各项集体活动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实践活动,孟令芳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展望未来:不负韶华,奋楫扬帆
对孟令芳来说,这两年里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参与了很多的活动,丰富了个人的阅历,更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且决心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她充分地意识到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应当打破局限和刻板印象,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可能。
路虽迩,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既然路远梦长,那便一如既往。法学的学习与深耕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与努力,她决心奋楫扬帆,勇毅前行,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周可莹,女,第二学士学位英语专业2024届毕业生,共青团员。在校就读期间GPA3.75,排名8/65,综合测评成绩排名4/65。曾担任英语E224班班长、二学位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
周可莹同学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GPA和综测成绩均位列专业前茅。她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之余,还潜心学习法语、韩语、日语等多门外语,同时积极将本科计算机相关知识与理学专业素养同二学位期间所学的外语专业相结合,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知识结构完备、 专业功底扎实、内心自信坚定的复合型人才。
学思践悟 笃行不怠
周可莹同学作为学生干部,积极团结同学、认真履职担责。任职英语E224班班长期间,她主动服务同学,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始终以班集体的利益为先,带领班级获得烟台研究院2022-2023学年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任职二学位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期间,她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协助、组织二学位文体、心理等方面的学生活动。
稼穑蓬勃 驰而不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周可莹同学回望两年就读时光,发现当初踏入校门时所播撒下的热忱与理想,已然在农大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时代使命也在她的心中根植。她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带着属于农大人的自豪与理想去迎接新的挑战,怀揣希望与热爱奔赴人生的下一段征程。
张法凯,男,第二学士学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届毕业生,共青团员。在校就读期间GPA3.74,专业绩点排名8/99。曾担任大数据E225班班长,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二等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文体优秀奖学金、烟台研究院记者团优秀学生记者等荣誉和奖励。
学海勤航 探索无疆
张法凯同学深谙学海无涯的道理,以勤奋为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课上,认真听讲,不断夯实学科基础,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课外,他积极参与各类学业竞赛和科研项目,曾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强农杯”创业赛道以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院级重点项目,展现出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服务集体 团结共进
张法凯同学曾担任大数据E225班的班长,任职期间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班级中努力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他团结同学,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并协助老师处理班级工作,为班级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带领班级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实践先行 振兴乡村
张法凯同学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积极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有关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乡村,了解村情,利用专业技能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他所在团队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三等奖。
相机捕梦 热爱校园
张法凯同学不仅对学习充满兴趣,还热爱摄影。他加入了烟台研究院记者团,在记者团期间他参与了烟台研究院宣传片、2023届毕业典礼、2021级本科生军训、田径运动会等多次大型活动的拍摄,为研究院宣传平台提供近百幅作品,通过一幅幅作品生动表现了他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张法凯同学始终怀揣着爱国爱校的情感,以励志前行的姿态,不断追求个人和集体的进步。他感恩学校和国家的培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朱敬怡,女,第二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4届毕业生,共青团员。在校就读期间,GPA3.48/4.0。曾任公管E222班班长、心理委员、安全委员。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烟台研究院五四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
自主学习 知行合一
自入学以来,朱敬怡勤学好问、始终坚持以学业为重,专业课学习踏实用功,成绩良好。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她坚定地认为对于公管专业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而更应该走向科研、走向社会、走向田野,不断学习交叉领域学科,实现专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她在不断精进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实践。在课余时间,她长期进行外语学习,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跨校辅修学习网络与知识产权法专业;担任科研助理,精进专业水平。辛勤的努力与广泛的探索也使她更加明确了自身对于所学专业的热爱,今年9月她即将前往中国香港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继续奔赴在自己的热爱之路上。
深入乡村 躬身实践
朱敬怡表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青年矢志不渝的使命和担当。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担任校内外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作为一名农村学子,她始终心系三农,关注粮农安全。2023年暑期,她加入经济管理学院“玉米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课题组,前往吉林省深入探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同年8月至今,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招远市特色农场建立起长期合作,深入烟台市多地展开多次实地考察与调研,为胶东地区的特色蚕蛾资源可持续保护建言献策。
“山与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她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余,还加入了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发现村庄·尺坎村”调研组,以骨干成员身份开展口述史文化调研。她在尺坎之旅中实现了自我沉淀,也为当地农业文化遗产与村庄故事挖掘作出了青春贡献。
向下扎根 向上开花
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忠实践行者,朱敬怡用自身行动与青年领导力影响并带动着更多的中国青年了解、参与国际行动。朱敬怡同学发起并主持的项目《基于非洲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援助平台》被日内瓦大学、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授予“创新者”荣誉称号。她多次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特点开展学术研究,以国际期刊一作身份发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英文学术论文1篇;参与设计灾害风险管理科技项目1项。
朱敬怡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与优秀的社交协作能力崭露头角,不断成长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青春榜样。在她的努力下,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向国际,展现中国青年智慧。